What’s in this parcel?
💀 A way to fuck every brand
📺 Some bullshit knowledge
喜欢或者不喜欢,都欢迎通过 hi@watch-out-side.com 回信告诉我们 (Anything) 😁 也可以给我们反向推荐
😈 Dancie的推荐:营销中的「二重身」概念
最近整理赛博收藏夹,看到之前上的一门 UIUC 网课「Marketing in a Digital World」笔记里面记了 DBI 这个营销概念,随意联想一下其实还挺多有意思的点,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。
👯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
DBI 里面的 D 即 Doppelgänger ,是一个德语词汇,由 Doppel (double) 和 Gänger (walker) 组成,意为二重身。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有意思,出自德国作家让·保罗的小说,后被引入神秘学,人们认为自然中存在一个鬼魂一样的、另一个自我,如果看到了这个自我,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。苏格兰人所说的 fetch(生魂)也有“双重性”的概念。
由这个概念衍生出了很多或浪漫或恐怖的文学和电影作品:
文学部分的例子:芥川龙之介《影子》、查尔斯·狄更斯《两个城市的故事》、埃德加·艾伦·坡《威廉·威尔逊》、莎士比亚在《哈姆雷特》中也有涉及。现代作品中《蓝,另一种蓝》算是著名代表。
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则贯穿着 Doppelganger 的概念。博尔赫斯曾说他不喜欢长篇小说,而他自己一直创作的短篇小说也确实更适合他想要传递的概念:“短篇小说篇幅短小、情节紧凑,最适合呈现博尔赫斯想要刻画的东西:时间、本体、梦境、游戏、现实的本质、二重身、永恒。” ——《略萨谈博尔赫斯》
电影部分的例子:
1913 年《布拉格的大学生》:大学生在和伯爵夫人的约会中,看到正盯着自己看的另一个我与另一个我相遇;
1991 年《两生花》:波兰的维罗妮卡在广场,穿过逆流的人群,在观光车上看到另一个在观光拍照的自己。
《二重身》(2014)、《世界奇妙物语之另一个我》(2010)
……
在克隆技术发展之后,结合科技元素的奇幻二重身故事更是层出不穷。很多时间旅行的穿越故事里面,也会引入这个设定:即穿越者不能见到另一个时间线的自己,两者不能共存,否则其中一个要死去,或者整个世界受到影响崩溃。
🙅 品牌不想要的另一个分身
而 DBI 全称是 Doppelgänger brand image,是由反品牌活动人士发起的一些贬低品牌形象的 UGC 内容,一般是针对知名品牌,在中文语境中我们可以理解为「恶搞」。一个经典案例是在 2008 年病毒式传播的「FUH2」视频,因为 HUMMER 发布了 H2 这款车并大肆宣传,声称这辆车可以征服世界,但不承认大排量汽车对环境的影响,于是网友把品牌广告片段和大量以这款车为背景的 fxxk 手势拼接剪辑在一起来“致敬”这款车。
麦当劳、百事可乐、耐克之类的品牌也经常是 DBI 的对象,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把加工它们的 Logo/ Slogan 变成一种嘲讽的表达,而因为大众非常熟悉这些品牌,这类 DBI 也很容易引起传播和话题,大家的心态大概类似于看名人八卦。
来源:Animated Nike Logo Parody (JUST F#-K IT.)
而且不只是品牌,这种在网络上易于传播的DBI 也常被用来嘲讽名人,川普在美国大选期间就被恶搞过很多次(当然,在任职期间关于他的段子和表情包也一直在更新迭代),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明星表情包也可以归类于此。
但和简单搞笑的表情包不太一样的是:反品牌人士创作 DBI 的动机基本都是因为品牌的广告宣传不真诚,比如星巴克在广告中常假装自己是一个亲切的本地品牌,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全球连锁品牌,和当地没有任何关系,只是用模板化的包装来套路消费者;某些保健品可能会凭空捏造一个健康概念,然后用恐惧营销来提升自己的销量。
通常来说,DBI 创作松散地散布在各个社媒角落的个人账号中,但也有一些专门网站集合这些内容:
- 一类专门针对某一个大型品牌的,比如 Walmart 有几十个这样针对它的网站,WalmartSucks.org 是其中一个(目前这个网站已经被关闭),域名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它的定位和态度了。
- 另一类是平等 diss 所有品牌的组织,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叫做 Adbusters 广告克星,是一个创立于 1989 年的加拿大反消费主义社会活动组织,还有同名出版刊物,在 2009 年已经达到了12 万份发行量。“不消费日”、“占领华尔街”等一系列著名活动也是这个组织发起的。Adbusters
而他们进行 DBI 的创作方式,是像品牌一样发起正经的 campaign,像品牌广告一样在商业媒体渠道投放广告片。这种形式被他们自己称为「颠覆性广告」,即 subvertising.
不可否认的是,DBI 的动机是好的,它甚至能通过大众舆论来迫使品牌做出改变、督促广告法更严谨。但后期也出现了一些过激的创作,可能只是为了抹黑品牌而嘲讽,也有很多针对广告克星的批评声音,认为他们本身的方式就很商业,这种商业的方式越是将他们激烈个性的声音传向市场,越显得他们和他们所批评的资本主义相似。
目前大品牌都会有专门的团队来关注这类内容以维护品牌声誉,不过最根本性的解决方案,可能就是「保持真诚」吧。
你有印象深刻的 DBI 案例吗?
🧐 Sharon的推荐:懂了也没用的杂学
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 알아두면쓸데없는신비한잡학사전 (2017)
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 第二季 알아두면쓸데없는신비한잡학사전 시즌2 (2017)
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词典 第三季 알아두면쓸데없는신비한잡학사전 시즌3 (2018)
本来想讲一下最近在看的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,没想到这两天掉入了老罗的又一个坑里:《懂没神》系列。一时之间,出现了电子榨菜过多的现象。不过《这货哪来的》正值热播,宣传多,夸的也多,其实也无需多说。所以,就还是先推荐下老罗的硬菜《懂没神》吧。
之所以说是硬菜,是因为《懂没神》系列在老罗的综艺宇宙里,应该是知识含量最高的一档节目了。看过它的人可能很容易联想到《锵锵三人行》,因为也属于文化对谈节目。但老罗依旧把一档文化清谈节目做出了自己的味道:加入了他拿手的户外旅行调味剂。
节目的构成其实很简单,就是几个「杂学博士」凑在一起游玩,吃饭,闲聊。嘉宾们来自不同行业,都有各自非常擅长的知识领域:例如第一季的主MC柳熙烈是音乐人,柳时敏是学运出身的前国会议员,还有美食家黄教益、小说家金英夏、脑科学家郑在胜。
每一集他们都会去一个目的地,前两季主要集中在韩国,第三季则去了海外(意大利、希腊、德国等地)。游玩的过程其实也很随意,嘉宾中谁有什么想法,都可以给出行程建议,然后可组队同行,也能自己一人独行。白天四处游荡,晚上大家聚在餐厅或围坐在酒馆里聊天。内容百无禁忌,但一般会从当天旅行见闻展开,随后天马行空,在政治、科学、文学、音乐与美食等话题之间跳转自如,话题能跑多远就跑多远(*如图感受话题跳跃度)。并且配合聊天内容,穿插白天旅行片段的剪辑方式,也让整个对话过程更加丰富,很有空间感与呼吸感。
总之,喜欢听播客的,尤其是喜欢听《拆盒子》的,应该都会喜欢!
🤷♀️「无用」的概念贯穿始终
虽然是一档知识密集型综艺,但这档节目却如同它那个超长的名字「懂了也没用」,给人一种松弛的观感。每次在他们热烈地讨论完某个问题、某种现象或是某部小说,或者是某个奇奇怪怪的知识点之后,总会有人适时地调侃一句「我们讨论的这些果然没什么用啊」。然而大家摇摇头会心一笑后,又会不知不觉开启了新的话题……
卸掉文化郑重其事的包袱,将其自然地融合在生活和旅途的点点滴滴中,我觉得老罗的文化对谈节目也做出了几分轻盈感。没有任何说教意味,不存在卖弄文化的姿态,也并不致力于寻找「意义」或者拔高思想,就只是任由好奇心驱使的自由交谈与分享。
是的,好奇心其实是对话场上最为重要的魔法。甚至可以听到脑科学家郑在胜现场的冲击性告白,表示自己对「卫生间」和「屎」很感兴趣,了解很多懂了也没用的关于屎的知识。他说以前dating的时候曾经被甩过,就是因为对方是素食主义者,所以他好奇对方的屎是不是会漂浮起来……因为据说熊猫的屎会在水上漂是因为吃了很多纤维质,但如果像人类这样,吃了很多不健康的东西的话,就会「咚」往下掉……
很多时候,郑重其事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,以膜拜的方式去凸显文化的地位,都不如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,可以更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。这才是真正的春风化雨。
👀 另一个角度看韩国文化
这几年韩流文化的输出非常强势,大家已经非常了解韩国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。但是跟着这几个杂学博士的步伐,可以看看他们对本国文化现象的讨论、思考与反观,也是相当有意思的。
☕ 例如在提到韩国人为什么喝那么多咖啡的时候。金英夏提到了「后廊文化」的概念。他说韩国的住宅以前每家每户都会有后廊,在那里可以和邻居聊天,那种居住形态因为住所公寓化之后消失了,所以后廊的作用就逐渐被咖啡馆所取代。咖啡馆也就成了一种介于公用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,和他人共有的空间,有着工作室和厢房的作用。所以说韩国的咖啡店被说成是「超短期不动产出租业」。
🎣 而当金英夏提到韩国的咖啡厅里没有纽约式的「Give and take」(通过交换眼神来约定帮忙看守物品的文化)时,柳时敏很得意地说这在他们钓鱼圈里是有的。据说,他们会泡一杯速溶咖啡,礼貌性地跟对面同在钓鱼的师傅打招呼,问他要不要来一杯。然后在饭点的时候,就会一边把鱼竿等东西放下,一边朝打过招呼的师傅说我们要去吃饭了哦,那个人就会自动帮忙看守鱼竿,不会让别人抢了位置。所以,咖啡之于钓鱼场,在韩国就如同拉面之于漫画店,炸酱面之于台球厅。
同时,还有很多他们掺杂在其中的,对于本国文化的反思。例如历史乃至现在韩国社会对女性作者的无视与轻慢,语言对于韩国民主化的障碍,以及称呼对于沟通所造成的困扰,还有对过于无视个人的韩国社会的批判,对万物皆可包的韩式包饭的吐槽……
✨ 「人」在交谈中自然流动
回归到老罗综艺的核心要素,也就是「人」。但这档节目几乎没有任何游戏环节,也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,更是没有任何戏剧性冲突,如何展现「人」的魅力呢?
当然这几个人的知识储备和,已然是他们的一大魅力。况且,几位又都是个性鲜明的人。不过在老罗的镜头底下,你还是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,磁场的微妙变化。
例如黄教益和柳时敏,各自对美食都有自己的一些坚持,刚开始在选择餐厅的时候,就呈现出某种胜负欲与隐隐的对立氛围。但很快声称不吃街上随便买的面包的他,在车上吃完了柳时敏随意买的面包还要问可以再吃一个吗。而一直看起来固执强势的柳时敏,最后在郑在胜苏格拉底式的提问下,也对自己死板严苛的理性基准进行了反思,一些这样的Moment还是令人印象深刻。
可能很多知识会觉得懂了也没用,但交流却是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「人」认知的重要方式。
💁♂️ Link 第一季的嘉宾背景,助力入坑
柳时敏
柳时敏因为光州事件声名大噪。当时参加学运被捕,他为自己写了本该由律师代写的《上诉理由书》,字里行间颇有革命斗士的风采,精彩内容引发法庭工作人员相互传阅,一时在学生中流传开来。学校的前辈因此开始让他写文章,由此成为作家,后来也走上从政之路。在节目中,他们也讨论了这份《上诉理由书》。
少年,像暴徒一样受到指责。并不是温顺的少年成长为残暴的少年,是因为这个时代是对「在非常温顺的成长的人们中造就了非常炙热的斗士」的否定的时代。如果是这种不义横行的时代,本被告人要用不论何时何地都妥当的格言,涅克拉索夫的诗句来结束这微不足道的独白,没有悲伤没有愤怒而活着的人,是不爱国的人。——柳时敏《上诉理由书》
因为是「前」国会议员,所以他口中的很多政治言论都相当犀利。例如在第一季刚开始的时候,就提到说“越是高龄化社会的领导层,就应该越年轻,这样才能中和。觉得自己不做,似乎就没有人会做了吧?不是这样的。因为自己不做的话,新的人会进来填补那个空间。因为「就像自然不允许真空,权力也不容许空白」,如果造成了空白,自然会有人填补进来”。
这话放在国内,估计是会让某些人坐立难安的发言。能够如此正常而自如地聊政治,这种综艺角色是在国内确实是无法看到的……这也是这档节目国内复制不来的原因。
金英夏
他的作品可能看韩剧或韩国电影的人,都不会太陌生,有李钟硕和李宝英的代表作《听见你的声音》,还有郑雨盛和孙艺珍主演的《脑海中的橡皮擦》。
金英夏在韩国的知名度还蛮高的,不仅因为他有着非常畅销的作品,还因为他挺积极地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自我表达:会参加这类综艺,而且开通了自己的播客《金英夏的读书时间》。
但他的代表作不仅于此,他还是个相当具有先锋色彩的文学作家,拿了不少严肃文学奖。在成名之作《我有破坏自己的权利》一书中,他就提出了「某种政治上的自杀」,描写了一位虚拟职业者「自杀引导代理」如何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委托人助其自杀的故事。
最近看了《杀人者的记忆法》,也挺精彩的,写了一个隐退多年的连环杀人犯,因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而记忆逐渐流失的故事,解剖了一个杀人犯陷入一种臆想的真实并最终自我消亡的过程。推荐大家阅读,或者可以看下同名电影。
郑在胜
对粑粑感兴趣的这位脑科学家,真的是比较能开脑洞的类型,在节目中更是提供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与科学解释。他甚至会告诉你从科学的角度,我们是可以感受到亡故XX年的李舜臣将军的气息的。他有一种可以把科学知识,讲得生动有趣的魅力,被大家亲切地叫做「小熊博士」。
他的代表作《科学音乐会》,主题围绕数字与声音,据说也是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,准备看看。
黄教益
作为美食专栏作家,黄教益提供了很多从韩国历史的角度,来解读饮食文化与饮食习惯的视角。
例如韩国人用不锈钢碗盛饭,是当年朴正熙政府为了减少人均粮食消费而采取的措施,黄教益认为这种规格化导致了饭碗美感的消失。之前看到韩国人的不锈钢饭碗时,也有过这样的疑惑,原来出处是在这里。还有韩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吃五花肉,背后其实也有其历史原因在……
看影视剧和综艺的时候,常常觉得韩国的饮食文化的输出非常强大,所以就对某些饮食文化的形成还挺好奇,在他的一些观点补充下,感觉认知更加立体了些。
黄教益有不少关于美食的随笔,但似乎比较少有国内的译作?有兴趣的也可以找找看。
🔖 衍生节目:
《懂没神》自2017年开始,做了三季。可能是因为题材相对严肃,在国内知名度并不太高,但每一季的评分都是9分以上的,口碑相当好。可以说是老罗综艺里的遗珠。
后来换了PD之后,评分虽然也还不错,但观感略有下降,例如《无用人类事实》相比于之前天马行空的对谈,话题更加聚焦了,也就是每一期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。且不再是移动空间录制,而是始终围坐在一张桌子前,确实枯燥了些。但因为对于犯罪主题的深化篇比较感兴趣,maybe还是会看看。
懂了有用的犯罪杂学词典-懂有犯词 알아두면 쓸데있는 범죄 잡학사전 - 알쓸범잡 (2021)
无用人类事实百科全书 알아두면 쓸데없는 신비한 인간 잡학사전 – 알쓸인잡 (2022)
📦 一个更新:Box.054 巴别塔之盒 | 人间失语
巴别塔系列又更新!本期是关于种种「失语」现象的探讨:
keywords: 日常的难以言表 / 弱势话语权表达 / 404 的言论遮蔽
以及,本期在喜马拉雅不幸被下架,也算是闭环性失语了😅
📦 一个剧透:色彩营销
为什么这几年时尚圈偏爱高饱和色调?
潘通的年度色都是怎么选出来的,颜色趋势里有怎样的秘密?
韦斯安德森的色彩不仅调动情绪,还是叙事工具……
下一期,我们将聊聊世界的五彩斑斓,
顺便讲一些懂了也没用的色彩故事,敬请期待。
欢迎在 Apple Podcasts / 小宇宙 / 网易云 / 汽水儿,及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 ,也欢迎各种反馈和投递。「拆盒子」的RSS地址是:https://watchoutside.typlog.io/episodes/feed.xml
下期再见!
Dancie & Sharon
2023.3.30